新学期赵海生已经不需要选课了,学分早已经够了。赵海生就把时间完全投入到事业上了。
开学两个月,赵海生有空的时候,自己也录歌。等到汪风采风回来,他交给了汪风五首歌,分别是《怒放的生命》《梦回唐朝》、《太阳》、飞翔鸟》以及《月梦》。
“这几首歌,灵感的来源都是这次跟着你去采风,我觉得还是适合你的乐队来唱,到时候咱们还是老规矩,统一署名你那个乐队,你能不能早点出第二张专辑啊?”
对汪风,赵海生基本就是直接催促。如果不催,这家伙基本上就是能拖就拖。
“我采风期间,写了上百首歌啊!现在刚回来,你就催我出新专辑?不行,我得歇一歇才行。”
“歇?你这么强壮的人还需要歇息?”赵海生直接就把汪风的借口怼了回去。
“另外,咱们要搬家了,新区已经建好了,完全可以入驻了。只是还正在装饰呢,我已经给你留好房子了。你有空了就去看看,钥匙什么的,你到了前台直接要就行。”
“前台?咱们这里人不都在吗?”汪风经常在外面跑,还不太清楚公司到底有多少人。
“咱们现在新招了不少人,而且还有不少人来兼职,这里已经待不下了,咱们是没搬走,但是西楼那边早早就搬走了。”
赵海生面不改色地回答,没想到汪风扑哧一下就笑了。
“你别装了,我刚回来,就听好多人说了,说你特别惜命。新楼建好了,你怕有污染,搞了好多幺蛾子,又是木炭,又是花卉。你知道人家那些学理的怎么说你吗?他们都开始怀疑你的科学素质了,还有那个谁,说木炭吸毒,是吸附性,根本无法对抗辐射。”
“这个在买木炭之前,我就交代过了。木炭本身只能过滤。这个方法不是我说的,是除甲醛那帮人搞的。这个就是一个心理因素吧,最主要是还是多通风。另外,咱们新楼的装修,你就放心吧,当初所有材料都是精挑细选的,老宋就是不为咱们,也得为了他的夏英杰考虑,对不对。”
赵海生难得解释了一番,然后才强调道:“我留在这里,没有搬走,还真是有点怀旧。”
事实上,赵海生确实是有一点怀旧。此外,他一直觉得怀旧这么好的题材,难道不应该天启几首歌吗?
遗憾的是,天启一直没有来。赵海生也就没有搬走。
但除了他,其他人都乐呵呵地搬走了。新大楼又敞亮又漂亮,好多中层管理都有自己的地方。虽然赵海生借鉴了外企的做法,把大家都集中到工位上办公,取消了个人办公室,但这些神通广大的官吏们,借助布局,总能在小范围内,形成一个自己的天地。
对这种取巧的办法,赵海生也没有理睬,随他们去吧。自己又不管具体的管理。
在赵海生不断的催促下,汪风的新专辑制作得倒是挺快,但是现在的汪风想法也多了,即使做出来,后期制作要求也高了不少。这也算是有追求了,赵海生自然大力支持,后期制作再长,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。
穆洋、白静茹和黄妙妙也早就把自己的办公室搬了过去,看到赵海生一直没有搬,这三个倒是会轮流过来陪赵海生。而且他们三个也有样学样,也保留了原来的房间。
穆洋的事情比较多,她对唱片公司的各种管理也比较有兴趣,赵海生倒是支持她多参与,对这个行业了解得越多,对她的发展也更有利。
只剩下白静茹和黄妙妙,在事业上没有多少追求,倒是挺喜欢待在静心斋陪赵海生的。
因为赵海生一直留在静心斋,这栋楼也不回收。
现在赵海生在学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,尤其石校长对赵海生越来越看重。
据说有人觉得赵海生多占了一栋楼,向校长告状,直接就被石校长怼回去了。
“你要有小赵一半的本事,我给你十栋楼。”
告状的人听了之后,只能灰溜溜回去了。
因为赵海生的留恋,导致东大唱片公司实质上形成了新旧两个办公区。大家对此倒是一点都不见怪,反而嬉笑着说这就是一国两制嘛。
因为赵海生基本上不参与具体管理,这样两个办公区,对那些管理者来说,反而感觉更轻松了。
最后就形成了一种默契,整个公司除了赵海生、穆洋、白静茹以及黄妙妙之外,基本都搬到新楼,新楼这块大家都叫小红楼,因为主体音乐大楼是红色的。
静心斋这边自然也保留了财务、安保这些必备的人员,因为楼小,也不显得空旷,因为人虽然少了,但是访客多了,而且也不是想来就能来的。
老武现在已经习惯了两头跑。
早上上班前,必然要先到赵海生这里来一趟,有事没事也要来聊一聊,当然,老武同志觉得自己是很有眼色的,如果看到哪天白静茹或者黄妙妙神色不对,打个招呼就回新区了。
林妹妹提出要去他新区的宿舍看看,老武早就答应了,本来直接去新区的,老武习惯性脚脖子一转,又来到静心斋了。
“走,来都来了,先和海生聊聊去。”
东大人最听不得来都来了,林妹妹一想也是,来都来了。